天康摘要: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家核電)合并在即,兩大電力*合并組建的新公司*公司(國電投),將于5月下旬正式掛牌,目前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等各方面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中組部任免相關*,只剩下程序問題。
根據合并方案,國家核電的現有業務將與中電投的涉核業務整合到同一個平臺,這樣做是為了zui大限度地提高核電這一資產的市場證券化成果。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核電2014年凈資產約為140億元,中電投核電公司凈資產約為120億元,合并后國電投旗下核電資產約為260億元。方正證券認為,按照目前A股及港股相關上市公司市凈率情況,國電投核電資產的市凈率應在2-3倍,對應市值區間為520億至780億元。
國電投一旦成立,標志著國內核電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夯實。這一步走完之后,zui為迫切的就是核電資產上市。隨著中國核電建設重回正軌,核電站建設龐大的投資需求與企業有限資金之間的矛盾凸顯,核電企業上市融資以謀更大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另外兩家老牌核電央企中核與中廣核旗下的核電資產已與資本市場對接,前者已*通過,預計年內登陸A股,而后者更是早在去年底就已在香港上市。
在*的“十三五"核電黃金發展期面前,借殼還是IPO(公開募股),懸念并不大。新股上市前期工作非常冗雜,排隊企業較多,審核時間長,一般需要1年半至2年時間,復雜的企業需要3年時間。相比之下,盡管借殼標準與IPO上市標準已逐漸趨同,但借殼上市、尤其是直接向公司旗下已有上市平臺注入資產更為便捷。
今年4月,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被問及的上市時機時表示“越快越好"。加之本輪牛市正高歌猛進,走借殼之路成為大概率事件。鑒于國家核電旗下并沒有上市平臺,中電投旗下的吉電股份(000875.SZ)、上海電力(600021.SH)、中電遠達(600292.SH)、東方能源(000958.SZ)、漳澤電力(000767.SZ)、露天煤業(002128.SZ)6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中國電力(02380.HK)、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2家港股上市公司,其股價在合并消息正式確認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