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內因核電快速發展而引起配套電線電纜行業極大的關注,隨著國家主席*力推中國核電進歐洲及李克強總理對沿海核電建設的重申,核級電纜的需求會極大的上升,給國內的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帶來很好的發展契機。
新一輪核電建設熱潮是國內電線電纜企業發展核電纜的良好時機。據了解,核電纜是核電站的重要電器部件,其主要應用于核反應堆廠房、核輔助廠房、汽輪機廠房。一座核電站所用的電纜種類和數量較多:按用途可分電力電纜、控制電纜、測量電纜、通信電纜和防火電纜5類;從數量上說,據估算,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所需各類電纜,型號有100余種,總長約3000公里,價值約1億元,國內核級電纜將受到有望成為俏手貨。
但是由于核電站對于核級電纜的標準要求很高,核電站電纜工作環境十分嚴酷,在整個壽命期內,電纜必須經受核環境條件下電場、溫度、氧氣、核輻射、蒸汽濕氣、臭氧、和化學藥品,以及機械應力、熱變形、震動磨損疲勞、蠕變等物理原因交集于一起的綜合作用。目前國內盡管有專門研發和生產核級電纜的電纜企業,但是真正能夠生產出的核級電纜的企業還在少數。
從當前核電重啟的節奏來判斷,今明兩年將是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高峰期。"十三五"期間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并迎來第二高峰。這將帶來整個板塊估值的持續提升。
2014年至2017年我國核電新建項目審批規模預計將超過3000萬千瓦,以當前已運行和在建AP1000核電站的預算成本平均每瓦16元核算,這一裝機數字帶動的總投資規模可達4800億元。按照行業一般規律,這一巨額投資將首先落在成本占比達50%以上的設備制造環節上。按照研究員測算,核電設備制造環節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核電大潮將孕育核電纜的發展良機,核電配套電纜無疑將分享核電市場盛宴。
延伸閱讀
K1類電纜與K3類電纜的差距
2000年前后,少數企業開發1E級K1類電纜。在制造技術方面進展還比較順利,但由于試驗裝備和試驗技術條件不夠成俗,產品遲遲不作鑒定。K1類電纜的用量比K3類電纜少得多,而開發成本高出數倍,因此研發K1類電纜廠也相對少得多。目前少數電纜廠的一部分K1類品種電纜通過了技術鑒定。根據經驗,K1類電纜采用乙丙橡膠絕緣和乙丙橡膠護套結構,比較有把握通過泄漏事故試驗。交聯聚烯烴絕緣和交聯聚烯烴護套結構,相對不易通過泄漏事故試驗。當然不是排斥采用交聯聚烯烴。
目前國內的泄漏事故試驗,在原則上參考IEEE383-1974進行,該標準本身也說明試驗條件允許變動,前幾年國內試驗設備不完善,試驗方法未規范化。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城市都基本具備了泄漏事故試驗的基本能力。但關于泄漏事故試驗的具體程序,國外、國內都不*相同。比如就是同一個國家,現在和過去的程序也不*相同。總的來說,由于試驗經驗不夠,目前要肯定哪一種程序,zui為正統,zui有性,還需要進一步研討。
目前,縱觀國內近萬家電纜生產企業,能夠通過K1類電纜鑒定的企業少之又少,但是因為核電站建設吸引了全國乃至的眼光,以及近年來國內電纜行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的呼吁高漲,近年來關于核級電纜研發的力度明顯增加、技術水平得到快速的發展,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我們相信全面完成核級電纜的國產化已經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