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財經*小組第六次會議要求制定電力改革方案以來,各有關方面都加緊研究。對于“四放開一分離一加強”的改革思路,我覺得這個改革思路份量不夠,沒有*落實*的要求。我的觀點是,電力企業、電力體制改革的力度應當再大些。
2002年以來,電力的這一輪改革確定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改革極大地促進了電力工業的發展,成效顯著,但改革的深化稍顯不足,行業積累了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通過新的一輪改革激發電力工業的活力。
一、電力工業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是改革的動力,主要有三個問題。
*個問題是發展的問題
1.企業崇尚做大做強,規模擴充成*要務,行業明顯顯現過度投資。按歸算后的投資計算,2002年投資效果為1千瓦時/元投資,2006年為0.634千瓦時/元投資,2012年為0.408千瓦時/元投資。
2.上一輪電改,發電與電網分離,發電放開了,但活力未增,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沒有取得市場化的效益。
3.電網的功能錯位,電網成了事實的資源配置的主體,用戶沒有用電的選擇性,資源配置效率不高。
第二個問題是電力企業的體制機制尚未脫離計劃經濟的影響
1.在產權結構中,國有產權占比過高。2012年規模以上電力和熱力生產供應業總資產、所有者權益和實現利潤,國有和國有控股均占90%,主營銷售收入、銷售產值則占93—94%。國有資本占比過高,企業治理結構運作不規范,企業內部制衡機制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能發揮作用。
2.行政壟斷、自然壟斷絞結在一起,形成了惰性很大的思維慣性,2002年改革中,*曾確定,*層面組建的幾個大的電力企業(集團)實行國有資產*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時間的結果是大部分企業集團收權于集團總部,國家控股公司試點形同虛設,基層企業的活力受到限制,有的企業作出有為*決定的行為,得不到糾正。
3.發電企業重組后,形成了幾個特大的寡頭,與此同時也形成了眾多的中小企業。據原國家電監會公布,辦理發電業者許可證的達2.2萬個,其中有一定規模的余額5000家,這樣的發電主體結構不利與競爭的電力市場的構建。在眾多的電力企業中,有極少數特大企業享有政策優惠(如計劃單列),不利于形成公平競爭局面。電網企業重組,的結果形成了*公司這樣的超級公司,不適應規模經濟的要求。
第三個問題是政企關系不順
1.政府明顯缺失規劃功能,發展戰略與重大技術路線遲疑不定,不能給出正確的市場信號。一些企業隨意發布明顯帶有行政色彩的信息,誤導市場。
2.增量市場準入又被市場經濟準則,一些重大項目缺少嚴密論證,這些年來業內爭論的一些重大技術路線、決策,長期得不到解決,政企關系顛倒。
因此,電力管理體制、電力企業體制非改不可。
二、電力管理體制應實行五位一體的改革
1.五位一體的電力改革的內容是:
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市場,制定符合上述市場交易行為的規制。
建立買賣雙方談判確定價格的形成機制。
重組市場主體確定其功能與行為規范。
創新增量資源市場準入的機制,改革項目審批流程。
建立電力管理的法規體系,發揮政府監管作用。
2.核心是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市場,確定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格局,其他的改革都源于這一條。
建立市場有三個要素必須明晰:
*是標的物,即電力電量,包括輔助服務;
第二是交易主體,必須是能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
-------其中發電業者應進行重組,使之資格大致平等
-------其中用電業者應當分期分批進場交易
*波,年用電量億千瓦時及以上的用戶
第二波,年用電量2000萬—1億千瓦時的用戶
第三波,年用電量100萬—2000萬千瓦時的用戶
100萬千瓦時以下的用戶和城鄉居民用戶由供電公司代購(躉購)
第三是交易的規則方法
3.價格形成要經過一個過渡期,過渡期價格實行雙軌制。即一部分電量電價由交易雙方商定,另一部分電量電價由政府審定。那另一部分點糧食直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電、核電、部分集中外送的風光電力資源、其他政策性資源,這些資源需要政府組織配置,其價格往往帶有政策性成分,必須由政府來配置并施行管理。其余部分電量進入市場,按規則交易,一般情況下,這一部分應當是大頭。
4.由于居民戶和中小用戶的電量由其委托供電公司進入市場購電,所以輸配必然分開核算。近期在資產上,行政上仍屬電網公司,但由于分別核算,無疑為爾后的輸配分開奠定了體制條件。輸配什么時候分開經營只是個決策者的決心問題。通過分開核算的運行可以積累經驗。供電公司躉購來的電量,在其出售給用戶時,還要疊加上該公司的銷售成本與銷售利潤,這就為這個環節的競爭準備了價格空間。
而對于獨立出來售電服務公司,他只是收取代購費用,空間很小,配電環節的成本已經計入輸配電價,股用戶不可能享受配電環節競爭的收益,陡然增加了交易成本,因而是不可取的。
5.分離調度機構的系統控制和交易管理職責,調度機構執行前項職責留在電網,交易職責分離出來,進入市場,作為市場交易機構。
三、電力企業的改革應與電力體制改革同步
1.發電企業重組
現有的發電企業格局不適應市場競爭,改革這一格局要重組成數十家發電公司,每家公司的規模不超過3000萬千瓦,超過這要進一步分拆,以促使企業既達成經濟規模,在做強上下功夫,又避免跑馬占地,追逐無限擴大規模。
現有發電集團公司和*公司重組為2家電力控股公司,重組的發電公司和電網公司分成兩撥,其股權分別有兩家控股公司持有,只經營股權,不參與企業商品生產經營。兩家控股公司間也會有間接競爭。
允許小企業存在但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在政策上一律平等。
2.電網企業重組
重組設立4家電網企業,按地域*經營電網。
(1)南方電網 在原南方電網基礎上加湖南、江西、西藏三省區。
(2)設立東北電網 地域轄遼吉黑三省加蒙東。
(3)設立北方電網 地域轄京津冀魯晉陜甘青寧新加蒙西
(4)設立*電網 地域轄川渝鄂豫皖蘇
各省地方電網在重組中進入上述四個電網公司。
四個區域電網之間的交易有新設立的交易中心負責,設備的管理按地域劃分,由區域公司負責。
3.發電公司和電網公司進行產權改革,使之成為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法人
(1)設立*和地方國有股權。由前述發電和電網控股公司持有*國有電力股權,地方股權由各省相應產權持有機構持有,可以相對控股。
(2)設立法人股,由機構投資者持有。這些股權應分散持有,但總比例應超過國有股。
(3) 設立企業法人股,出售給有資格的企業法人,交叉持股。
(4)設立一定數量的流通股。
(5)部分公司股票可以整體上市,加大上市公司資產份額。
4.企業內部均按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設置機構,改變企業經營者管理的歸屬,建立企業的董事會---層的委托代理關系,建立各機構之間的制衡關系,確立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5.重組設立中國電力科工貿集團公司,上手元不熟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自動化院、西安熱工院、武漢高壓所、北京電建所、南京環保所、國網能源院等,其余科研院所仍有各公司管轄。
6.分離中能建、中電建中有關電力規劃、水電規劃與電力設計、水利水電設計功能,企業的歸企業,政府的歸政府。
7.分離*公司持有的部分服務全國電力行業的機構,組成單獨的全國電力服務機構或進入其他全國性電力機構。
四、重塑政府職能和機構
1.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企業改革應以立法形式確定,進入*或常委會的工作議程,方案以法案形式經人大確定,不受政府換屆影響,立法納入人大工作日程。
2.上手有中能建、中電建分離出來的規劃管理職能,組成政府序列的規劃管理局(規劃總院),切斷規劃機構與電力企業的利益鏈條,堅持并發揚規劃機構客觀公正和代表國家的優良傳統。
3.分離立法與*功能,立法職能歸人大,監管職能為*監管,被監管的對象為市場、市場主體、市場交易、電力安全、電力增量資產準入、電力全社會普遍服務等
五、電改方案的實施
1.組成工作機構至于*高層*機構直接管理,以前由*負責實施,十幾年的時間看,效果不好。
2.建議*財辦定期督查工作機構的工作成果,及時總結經驗。